关于“狠抓新时代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舆论及启示

时间:2018-10-09来源:新闻中心

一、舆论缘起

621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827号,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高校要认真查找课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严管、严抓教学秩序,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到人,把从严管理的规矩立起来、把课堂教学建设强起来、把课堂教学质量提起来。同时,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强化指导教师责任,加强对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要制定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专门管理规定,确保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要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对于师德表现失范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通知》还指出。“要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其实早在今年6月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发话: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本科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陈宝生指出,“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大学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二、媒体关注重点:

1.澎湃新闻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教育部要求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通知要求,各高校要认真查找课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严管、严抓教学秩序,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到人,把从严管理的规矩立起来、把课堂教学建设强起来、把课堂教学质量提起来。同时,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要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2.新华网教育部发文取消“清考”淘汰“水课” 网民:“混”大学的日子真的结束了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对加强本科教育再次“加码”。《通知》要求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淘汰“水课”,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3.光明网取消本科“清考”制度!大学生,不能再懈怠了!

  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全面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严格过程管理,要求淘汰“水课”,取消“清考”。所谓“清考制度”,是指大学生课程期末考试没有通过,补考也没有通过,学校会在毕业前再给一次或两次考试机会。

4.新京报教育部: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要结合办学实际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新方案要从2018级学生开始实施,持续抓四年、全程管到位。

5.人民日报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大学生合理“增负”了解一下

  作业开始查重,抄袭全判零分,毕业清考取消,“水课”要被淘汰,严惩论文代写…是不是感觉大学不好“混”了?目前全国许多高校开始严把“毕业关”。考上大学不是彻底放松,认真规划才能不负青春!

 

三:网友评论:

@千寻生活:

这是对当下部分大学生消极态度的一种处理,表明“混日子”的时光一去不返,大学也开始“严进严出”,挂科多的学生,很有可能无法毕业。

@中公教育:

《通知》的下发将会使很大一部分刚刚步入大学的考生有了一个奋斗目标,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平时上课玩玩手机,考试前一周通宵背书。

网民“邓海建”:

高校增负不妨从“课程脱水”开始。要建立更为科学规范的课程评价体系,不能让学生评价权一家独大,宽容那些不受学生欢迎的“严老师”,真正让“水课”无立锥之地;还要量体裁衣,根据师资和校情安排通识课程,严肃退出机制。

@熊丙奇:

取消“清考”制度是希望大学不要给学生“放水”,以此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但只发文解决不了学校培养不严的问题,还必须改革对教师以及对大学的评价体系。尤其是取消对高校的就业率统计和评价,建立新的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体系。

网民“应景”:

教育部的《通知》,意味着我国大学朝着严出培养模式更进一步,这是对我国大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网民“范娜娜”:

此番教育部要求高校淘汰“水课”,取消“清考”,是对“水课”这种让无数学子怨声载道的遗毒的刮骨治疗,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改变“大学轻松论”的强劲推动力。



统筹:邢超  编辑:潘梦琦  主办:院长办公室(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