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报)“中华”是洋货“黑人”是国货——苏大学生调研:近四成消费者有点糊涂

时间:2013-08-30来源:新闻中心

   

 

    本报讯(记者 徐锦 通讯员 徐苏丹)刷了这么多年的牙,今天才知道“中华”牙膏是国外品牌,“黑人”牙膏反倒是国货!“清妃”没听过,是哪个国外牌子?原来从小用的‘大宝’,竟然如此高端洋气上档次……近日,一个整理汇总了不少“像洋货的国产品牌”和“一直以为是国货反倒来自国外公司”的帖子让不少人大跌眼镜。暑假期间,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一支社会实践团队走访苏州街头,以问卷调查和案例采访的形式调研了大家对日化产品的品牌认识,新鲜出炉的结果显示,有4成消费者对此“傻傻分不清楚”。
    这支7人组成的新闻专业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过去两周进行了专题调研。大学生们先进行了资料收集和整理、归纳,随后在苏州观前街、石路等人流量大、受众层次丰富的商业区分发了1000份问卷。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整理,他们发现,在影响购买产品的诸多因素中,产品质量(34.38%)、产品的功效/特性
(24.61%)、产品价格(18.36%)是消费者考虑的主要因素,使用感受、品牌形象、广告宣传是消费者次要考虑的。其中,国产品牌能在众多“洋货”中脱颖而出,俘获不少固定消费群,原因主要为价格亲民和传统习惯使然两项。
    据团队负责人蒋楠介绍,虽然很多消费者不排斥甚至支持国货,但其中不少人对一款产品究竟是国货还是“洋品牌”存在比较严重的认知偏差。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就有26%的消费者依然把“中华”当成国产品牌,而该品牌早在1994年便将经营权租赁给联合利华公司;20%消费者以为的国货“花王”,本身却是外国品牌;而近40%的消费者则把本来就属于外国品牌的旁氏、飘柔、强生划到国产品牌的阵营。
    “受消费者认知错位的部分影响,很多本土日化品牌面对的竞争压力不小,通过实地走访上海家化等企业,我们发现众多老牌日化厂家也在采取多种措施寻求长足发展。”团队队员曹梦芸在总结时提出建议,本土企业一方面可以推出多元品牌战略,通过分渠道销售,在众多细分市场上占据稳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继续保持中国元素,嫁接国际资源,走出有本土特色的创新路线。对此,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老师严国新表示,同学们的社会调研角度新颖,国产品牌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下“突围”,除了保证产品品质、服务和价格优势外,同时要重视品牌管理,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推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国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能得到更多的拥护和支持”。

 

(本文刊载于《城市商报》2013年8月23日A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