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我往哪里去,我的选择我做主

时间:2013-07-01来源:新闻中心

 

    毕业季,同样是告别“我的大学”,毕业生们的选择却很不一样,而价值取向基本上决定了“我的去向”。

     留学,选择自己想上的专业

    南京大学新闻系应届毕业生刘曼冬,毕业前报考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并被录取。她的选择让周围同学大跌眼镜:哥伦比亚大学虽然是世界知名学府,可是社工专业却是十足的“冷门”,刘曼冬却认为:“从08年的汶川地震到今年的雅安地震,国内的公益工作有了很大发展,未来社工专业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不能因为短期内岗位少或薪酬低,就漠视这个专业。”

    刘曼冬告诉记者,到哥伦比亚这样的私立大学读两年,总费用可能要90万元左右,而且学习压力很大,但还是觉得值得。 “我还有13天才入学,但已收到学校很多封邮件,都是讨论我个人定位和未来职业构想,这种人文关怀,国内大学是很匮乏的。”

    2009年张家港文科状元、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应届毕业生赵怡平,前不久收到美国伊利诺伊厄本香槟分校录取通知书。当问及学费是否会成为负担时,这位90后显得很乐观:“到美国后,我会勤工俭学减轻爸妈负担,出国读书开拓视野、经历不同的东西,是金钱换不来的。”

     未毕业先创业,不用为“饭碗”烦神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专业大四学生刘亮即将毕业,却一点不需要为找工作烦神:未毕业,先创业,已当上小老板。

    “进入大学后,当很多人还在迷茫时,我便开始规划探索自己未来的路。”刘亮说。在学习课业的同时,他积极参与校内各种创业和商业活动,眼界开阔了许多。大一下半学期,他就和班级同学组建了第一个创业小团队,“试水”数码产品销售。两个月后,创业团队因多种原因解散,只剩下他一人坚持,但还是赚取了“第一桶金”——9800多元,为继续创业打下基础。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亮了解到餐饮外卖行业,毅然决定下手。“当初接手的只是一个破败不堪的烂摊子,店里几乎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工具和设备,几个无精打采的员工也是整天混日子,毫无生气。”然而,经过3年多打拼,他经营的“妈妈付”外卖,已从当初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发展到现在拥有多家连锁店。“‘妈妈付’现已成功进军常州、重庆、武汉等地,客户群体也从当初的学校师生拓展到大量商业客户,实现了产品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经营数据信息化。”刘亮自豪地告诉记者,每个连锁店的年营业额都在100万左右,实现了几十个下岗工人再就业,也给上百名大学生提供了可靠的兼职实习机会。

     为了义工心愿,寻觅两栖单位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应届毕业生张飘特幸运:为了实现做北京“天使之家”义工的心愿,而刻意寻找一家能“脚踩两地”的单位,并如愿以偿。

    张飘与北京“天使之家”结缘,纯属偶然。两年前,正在读大二的张飘准备利用暑假去趟北京,上网了解信息时偶然看到“天使之家”招募“天使妈妈”帮助孤残儿童的消息。“我当时就动心了,并与负责人通了电话,如愿去那里做了志愿者。”张飘告诉记者,这个民间孤残儿童寄养点,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孤残儿童提供医疗救助和康复训练,并帮助他们寻找收养家庭。

    在北京一个月志愿服务时间里,张飘和其他义工一道帮助照顾“天使之家”孩子们的饮食起居,陪伴游戏玩耍。由于这里的孩子多少都身患残疾,所以照顾起来必须非常细心、耐心。轮到值夜班的时候,必须一晚上不睡。张飘说,自己最先照顾的孩子已经被美国一个家庭领养了。“看到孤残孩子有家了,对我来说就是最开心事了。”

    第一次做义工之后,张飘又先后两次利用寒暑假去那里。“‘天使之家’的孩子们都很纯真,而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也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张飘感言。

    为了能继续在“天使之家”做义工,临近毕业的张飘决定找一份北京的工作。她的决定遭到父母反对,“爸妈希望我能在家乡找一份与专业对口的稳定工作,而不希望唯一的女儿离他们很远。”为此,她不得不“曲线救国”——找一份能在本地和北京“两栖”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寻寻觅觅,她幸运地被一家业务横跨北京和苏州两地的广告公司录取。

 

(新华报业网 原文链接:http://js.xhby.net/system/2013/06/28/0177874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