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大学生支教 收获大于付出

时间:2012-09-19来源:新闻中心

 人民网苏南频道苏州9月19日电(通讯员尹丹) 虽说前去支教的初衷是想给那些山区的孩子带去知识、快乐和梦想,但从贵州回来后徐苏丹同学却发现,他们作为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支教团队的成员,自身的收获甚至更多——可以说每个人都在支教的过程中得到了成长。虽然已经过了挺长的时间,但是说起那段支教经历,他们还是感悟很多。

 

 

 艰苦的生活也有别样的快乐

 苏大文正学院的暑期支教一直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个暑假得以组团前往贵州省锦屏县河口乡裕和小学支教,也是从全国众多队伍中脱颖而出成为得到春晖基金资助的19支支教团队之一。这个团队共有16名成员,其中15名都来自苏大文正学院,他们来自不同专业,既有即将进入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也有即将走上社会的准毕业班学生。对于徐苏丹这个2010级新闻专业专业的苏州女孩来说,她是第一次一个人独自离家,第一次去贵州,第一次支教,“生命中大概有太多的第一次在这个暑假发生”。

 其实这个团队中的每个同学都从未有过支教的经历,对于前往的裕和小学也是完全陌生的,因此刚刚到那里时可以说是手忙脚乱。闭塞的大山里,生活难免有诸多不便。刚刚来到裕和小学,很多队员很不适应这里的生活。对于他们中大部分来说,在家都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无忧无虑的生活,甚至很少帮家里做家务,但来到这里后,劈柴生火、烧水煮饭,所有的事都必须靠他们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完成。令队员中女生们感动的是,几名男生主动承担起了劈柴烧水这些又脏又累的工作,却从来不抱怨。学校的厕所在后山,厕所既无法冲水有没有灯照,因为学校放暑假后便没有人清理过,厕所很脏乱,而且墙上爬满了手掌那么大的飞蛾和蜘蛛,地上也满是虫子,几个女生都不敢去。为此,张洋等几名男生二话不说去小店买上灯泡给厕所装上灯,慧慧跟其他几位女生也提着装满水的小红桶,带上清洁工具将厕所打扫得一干二净。其实在那里,队员们所遇到的困难远远不止这些。因为学校就在山上,所以蚊虫飞蛾特别多,晚上睡觉时,队员们都会被咬的很厉害。贵州的天气是那种很极端的,要么雷雨阴沉,要么烈日刺眼。刚到的那段日子,天天都在下暴雨,空气潮湿得不行,被单被套上甚至有跳蚤,好几位女生都被咬的全身都是包,痛痒难耐,几乎都想要放弃,但一想到来的目的,便咬牙努力适应这里的艰苦生活。

 虽然团队在生活上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队员们并没有退缩,反而团结在一起,逐渐适应这里较为艰苦的生活。这是支教带给团队中这些大孩子们可贵的一份经历,这份经历让他们也更为珍惜现在的生活,时间不长的支教让他们的成长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幸福其实就是那么简单

 在这里的每一顿饭,都充满了他们的欢声笑语。学生宿舍楼一楼,是一个大概30平米的厨房,灶台上嵌进去三口大锅,旁边是一大捆生火用的干柴。灶台对面,是两个装锅碗瓢盆的橱柜。此外,厨房只有两张比地面高不了一点的小方桌,这里虽然简陋,但是对于支教团队的成员来说,这是他们记忆特别深刻的地方。

 每天的早中晚三餐,队长都会安排三名队员一起合作完成。其中有人不会做菜,但总是谦虚好学地帮其他同学打下手,饭后也总是抢着收拾碗筷,每次洗碗的队员都是哼着小曲儿,搬着小板凳到厨房后面的水龙头洗刷刷,很开心很满足。

 令每个人印象深刻的是,每次到了吃饭的点,除了值日的三名队员,其他人都准时的围着两张小方桌坐下,有的同学会帮忙盛饭端菜,有的静静坐着聊天,等值日的队员都忙完了,大家全部坐在小板凳上,每张桌子正好八人,这才开动筷子。

 他们吃的很简单,因为山上并没有集市,他们只能去学校前方的一块田里采摘些蔬菜。烧黄瓜、炒豆角、青菜汤……也许每餐饭总离不开这几个菜,但或许是每次值日的同学不同,做出来的饭菜也口味各异,大家每次都吃的津津有味,甚至不留一点饭菜。其实每个人都知道,无论哪顿饭做出来都不容易,光是劈柴生活就要耗去很多时间,饭菜都是带着心意做出来的,所以即使不合自己的口味,大家还是会吃的一干二净。

 “其实幸福来的真的很简单,当孩子们知道我们没有菜吃,争先恐后地提着一袋袋刚摘的蔬菜呈到我们面前;当只有米饭的时候,我们能就着山上小卖铺买来的“老干妈”和腐乳吃得不亦乐乎;当被告知某一天有集市的时候,大家总是积极报名下山赶集,然后为其他人带来好几大袋的生活用品……”徐苏丹回忆道。

 他们有一个真诚的愿望

 每天晚上备好课开完会,队员们会在操场上的乒乓球桌上躺会儿,那时候,他们总是一边抬头看满天繁星,一边聊孩子、聊梦想。大自然是公平的,闭塞的山区虽然生活诸多不便,但是这里也有最美的风景,最淳朴的生活,最单纯的笑脸。

 “每次躺在乒乓球桌上乘凉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总是很平静,操场上的微风吹拂在我们脸上,漫天的繁星朝着我们眨眼睛,偶尔还会有流星从我们的眼角一闪而过,那一刻,心中任何的烦躁就会通通消失不见。”静谧的夜空下适合沉思,也适合谈心,就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队友,来到他们一直心心念念的地方,做着他们心心念念的事情,然后相识相伴,成为了最真挚的伙伴。

 山区的环境就像一张白纸,未经过任何工业颜色的渲染,天然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里的房子,都是一根根原生态的木头搭建而成;这里的蓝天白云,总是配合的相得益彰;这里的花草树木,无一不散发着生命的力量。相比城市而言,这里要美上太多。

 在大山里的孩子,虽然不像城里的孩子们会书法、会弹琴,会各种才艺,但是他们也保留了最最珍贵的单纯和朴实。诚如团队成员支教的二十多天,没有一位孩子早上迟到,他们总是在天还没亮就来到学校,然后玩耍一会儿,或是坐在教室里拿出书来看一下。他们不像城里的孩子,被迫切地灌输各种知识、各种才艺。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却不会想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他们在课下,总是很开心很开心的玩耍,无忧无虑的像是飞翔在空中的小鸟。他们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很开心,有时候,队员们总是迫切的希望他们能够走出大山,看到山外精彩的世界。但有时却也自私的想着,他们不出去的话是不是就可以把这份纯真和朴实永远保留下去?

 大学生支教,其实能给山区孩子带去的资源实在有限。就苏大文正这支支教团队而言,他们也在想尽办法希望能够给孩子们带去更多有用的资源,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他们经过仔细考虑,找到裕和小学的朱校长,希望与这所学校建立长期的支教联系,计划每年为他们募捐冬衣、书本等对他们有用的生活、学习用品。

 然而,这支轻的支教团队所做的这些,对于成千上万个“裕和小学”来说,仍然是微不足道的。山里的大部分孩子,他们清澈透明的大眼睛里总是溢满了对知识的渴望,然而他们却不得不呆在交通不便的山上,接受着师资力量并不发达的教育。“我们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大学生支教团队中,让这些生长在大山中的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爱与关怀,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徐苏丹的队友、支教团队队长魏洁钦有着真诚的愿望。
(人民网原文链接:http://su.people.com.cn/n/2012/0919/c154811-17498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