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苏州日报)大学生做公益,父母想通了
发布时间: 2012.05.29 来源: 新闻中心

  苏报讯(通讯员 邢超 记者 袁艺)“一群像你这般大小的孩子,活跃在大街小巷。繁忙时他们额头上是细密的汗水;偶尔他们眉间也会有些许疲累。大多数路人只会匆匆走过,甚至对于这样的行为留有质疑:作秀,不干正事……”近日,一篇题为《别怕,后面有我!》的千字文在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的校园内引起强烈反响。这篇文章篇幅不长,却真实反映了家长对子女从事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的种种担忧,以及放下担忧之后,他们对子女所作所为的坚定支持。

  文章的作者叫苏觉清,是文正学院2010级法学专业学生苏适的父亲。苏适是学校学生社团法援社从事法律援助的一名义工,他所经历的父母思想、态度的转变,几乎在文正学院众多从事志愿服务的同学身上都发生过。

  张丹莉是文正学院2009级新闻专业的学生。去年,学院暑期支教招募活动在校园内如火如荼展开的时候,早就渴望参加的她第一时间报了名。“当妈妈知道我‘先斩后奏’后,她非常生气。”张丹莉还清楚地记得妈妈第二天发给她的短信:全家人都不同意她去支教。然而,张丹莉放不下她的支教之梦,“支教团队已经做出那么多的前期努力,我也不能半途而废”。就这样僵持了好久,谁都不肯让步。直到最后爷爷站出来劝服妈妈:“孩子已经长大了,是时候出去锻炼锻炼了”。妈妈这才勉强点头。即使如此,张丹莉还是在动身前,特地回了趟家,跟妈妈谈心、撒娇,还给了妈妈一个热烈的拥抱,母女俩相谈甚欢。直到这时,妈妈才彻底同意了她的支教行动。支教结束后,张丹莉专门买了当地的特产苗银首饰送给妈妈。“有些时候,机会是‘智取’出来的。”张丹莉调皮道。

  2010级国贸专业毛珏琰同学的父亲起初对女儿的支教行为也不赞同。他坦言,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一块宝,“社会不比学校,担心孩子吃亏”。但是,当他得知学校有一整套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包括资金保证以及安全保障之后,他逐渐打消了顾虑。毛爸爸告诉记者:“实践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眼下已成为了大学生能否被社会认可的重要条件。而志愿活动,刚好弥补了文化教育的局限性。”

  据学院团委老师介绍,文正学院将在5月19日举办第二届学生成长成才展示日活动,届时将有50位大学生志愿者的家长代表受邀前来检阅孩子们的志愿服务成果,从而帮助大学生志愿者们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