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院要闻
我院图书馆设计者王澍获建筑界“诺贝尔奖”
发布时间: 2010.04.16 来源: 新闻中心

这个“白色玻璃盒”    王澍的苏州手笔

 


    苏报讯(记者 袁艺)上方山旁,翠微湖畔,通透如玻璃盒子般的白色建筑亭亭而立。昨天,记者在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见到了这座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的图书馆,这是刚刚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学奖的中国建筑师王澍的早期代表作品。校园中,师生们正在热议王澍获奖的消息以及学校引以为傲的图书馆,人人网、微博上转帖无数。
    几经辗转,记者找到了两位当年参与图书馆设计建造工作的前辈,听他们讲述“白色玻璃盒子”的故事。

    文正学院图书馆建于1998年至2000年,2003年获得中国建筑艺术奖公共建筑类优秀奖。当时承担设计任务的王澍还是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在读博士。“文正学院的建筑至少10年以内不落后,我们十几年前建设开发时就有这样的想法”,王春年是早期负责文正学院图书馆建设的工作人员之一,据他回忆,王澍当时在建筑学界已经颇有名气,经人推荐,被邀请成为文正学院图书馆的设计师。“王澍的设计方案让人眼前一亮,投资方几乎没有要求任何修改,便照着图纸建盖了起来。”王春年说,“图书馆在2003年获奖之后,上海、南京等地许多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前来一睹它的风采”。
    如何让人生活在处于“山”和“水”之间的建筑中,以及借鉴苏州园林的造园思想,是王澍当年设计这座图书馆时的思考。基地北面靠山,山上全部竹林,南面临水,一座由废砖厂变成的湖泊,全为坡地,南低北高。这座图书馆近一半的体积处理成半地下,矩形主体建筑漂在水上,从北面看,三层的建筑只有二层。值得注意的是,由山走到水,主体建筑旁还散落着四个小房子。王澍曾解释,这种可以相互转化的悬殊尺度正是中国传统造园术的精髓。文正学院党委书记吴昌政也是当时参与图书馆建造的校方负责人之一,在当时看来,王澍的设计方案十分前卫,“然而,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融合大学浓厚的人文气息,时间越久,这座建筑越是耐人寻味。”吴昌政说。
    “报考文正学院,就是冲着这座诗意的图书馆!”宋婷是文正学院一名大三的学生,她笑着说,学校的图书馆已成为同学们大学生活的一种寄托,“早晨,阳光洒在山水之间,我们就在图书馆的顶层背书,还可以听到鸟儿的声音;傍晚,灯火间的图书馆柔美静谧,总有‘爱情’到来于此”。喜爱“赖”在图书馆的沈晴同学则认为图书馆的设计相当贴心,靠山的一面放书架,靠水的一面摆书桌,坐在窗前的书桌上看书就仿佛漂临在水面上。沈晴说,“这里结合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看书时宁静致远之感悠悠而来”。

5786